導讀:第一,現有光通信系統能夠做的工作幾乎快被窮盡,如果沒有根本性的技術突破,再做的都是修修補補。第二,關于硅光和CPO的爭議猶在,但是應該改變不了發展勢頭。第三,傳感和分析,今后會有更多市場。第四,我們需要更多波長的激光器。第五,可見光通信和FSO,會有更多角色。第六,多芯光纖更熱了。
3/10/2023,光纖在線訊,又是一年曲終人散。不能到現場,也看不到直播,但是可以通過看技術報告的題目感受一下OFC2023的氛圍。過一遍三天發表的論文方向和題目,一個總的感覺,光通信的學者們還在努力拓展光通信的邊界,讓光通信向更高傳輸容量發展,無論是多芯光纖,E+O+C+L波段,還是相干的更多應用(DCI以及PON)。相比之下,在器件層面討論的并不多,無論是CPO,新的激光器,當然硅光例外。Rump環節這次討論的是話題很有趣,基本上是硅光向前一步還是成為過去。我所能看到的今年論文里增加的新方向,一個是THz光通信,一個是可見光通信。以下把我三天來關注的主要文章列一下:
3月9日
TH1A.1 北大 集成的梳驅動硅光
TH1A.4 康寧 面向光芯片連接的推拉式小型光纖陣列傳感器
TH1A.6 Rockley 面向可穿戴的硅光技術
TH1B.7 英國Aston大學 E,S,C和L波段的30Gbaud 傳輸 混合拉曼放大器
TH1D.6 Intel CPO的互聯網絡
TH1E.5 富士通 超奈奎斯特的256Gbaud雙載波傳輸
TH1E.6 信科 4.8Tbps 雙向10公里24芯光纖傳輸O波段
TH1G.2 華為 50G PON的TDEC研究
TH1I.2 復旦 基于Delta-Sigma調制的太赫茲OFDM-1024QAM傳輸400米
TH3G.5 上交 100G以上的PON
TH3H.2 鵬城實驗室 基于相干技術的室內1Tbps FSO下行鏈路
TH3B.3 新加坡AMF 對于激光器和SOA集成的Foundry觀點
TH4B.1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 1.6Tbps O波段10公里相干傳輸
TH4C.4 華為 200G TFDMA相干PON
3月8日
W1A.2 HP 超高響應度全硅APD
W1E.3 華科 96GBaud相干光接收的同步頻率依賴損失校正
W1F.2 北郵 光衛星網絡中的基于常規編碼的接入點選擇
W1G.5 日本AIST 光交換能創新數據中心內部網絡嗎?
W1H.5 百度 C+L波段的分布式跨距下降的自檢測
W1I.6 復旦 相干PON的高性能和可靠突發接收
W3A.1 英國BT 光纖傳感和網絡數字孿生雄心
W3A.3 阿里巴巴 DCI網絡的分析
W3B.1 德國普朗克研究院 可見光集成光子平臺的機會與挑戰
W3D.2 美國Skorpios 3.2Tbps各向異性PIC的CPO架構
W3F.3 東南 100G相干PON
W4B.1 古河 采用盲配連接器的面向CPO外部光源的8通道CWDM TOSA
W4H.3 中山 14公里7芯光纖基于低復雜度MIMO均衡的241.92Bit/s/Hz 頻譜效率傳輸
3月7日
TU2B.2 加拿大Laval大學 面向5G的硅光技術
TU2E.3 Intel 自動偏振控制的全集成雙偏振硅光模塊
TU2G.7 光迅 基于ROPA的實時33.6Tbps(42X800G)302公里無中繼傳輸
TU3B.2 伯克利 面向PIC的集成微透鏡耦合器
TU3C.1 中山 超寬帶鈮酸鋰薄膜調制器進展
TU3E.6 電信研究院 基于商用400G光模塊的實時179.2Tbps 350公里多芯光纖傳輸
TU3G.4 貝爾實驗室 基于FPGA的實時傳感模塊的524公里架空光纖現場實驗
TU3J.5 復旦 基于Delta-Sigma調制的W波段8192QAM信號20米無線傳輸
如果你問我看完所有這些研究的題目有什么感想,我覺得,第一,現有光通信系統能夠做的工作幾乎快被窮盡,如果沒有根本性的技術突破,再做的都是修修補補。第二,關于硅光和CPO的爭議猶在,但是應該改變不了發展勢頭。第三,傳感和分析,今后會有更多市場。第四,我們需要更多波長的激光器。第五,可見光通信和FSO,會有更多角色。第六,多芯光纖更熱了。
光纖在線公眾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光纖在線官方微信